登录/注册

红色人物 | 地下党革命先驱:赵国徽

发布时间:2024-03-21 10:12:32


赵国徽(1909~1979年),字子猷,出生于殷实之家,泸西县金马镇爵册村人。民国十七年(1928年)考入省立曲靖第三师范,求学期间,受董树勋、黄云梯等人进步思想的影响,悉心阅读革命书刊,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29年经黄云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03.jpg

(图:青年时期的赵国徽)

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省立曲靖第三师范闹学潮,他被选为学生代表,向各中等以上学校呼吁声援,后遭武装干预,被停发一个学期的公费。1930年,赵国徽担任曲靖师范中共地下支部书记,年终前往昆明参加省党代会,时因省委组织突遭敌破坏,一些领导被捕杀,会议未能开成。面对严竣的形势,他为防曲靖师范的党组织遭破坏,不顾个人安危火速写信委托专人送交曲师中共地下组织的另一位负责人张治斌,嘱其转移。张治斌收到信,未能转移就被敌人捕送昆明,赵国徽闻讯后又赶回学校募捐援救张治斌。1937年下半年,赵国徽又辗转到昆华民众教育馆创办“救亡民众歌咏团”,组织进步青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春。放弃个人到延安学习的机会,坚持留在云南做地下工作,任云南省工委委员。其间,他积极转送去延安的革命青年,并募捐经费寄往延安。同年,经刘壁华介绍到安宁中学以校长职务为掩护,任中共地下支部书记,他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文章印为国文教材,组织师生广泛学习,扩大了中共影响。

01.jpg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秋,赵受党的派遣同高杨、何宏军、李剑秋、张天虚、王士凤、曹世文、张培熙等到个旧创办《曙光日报》,担任报社经理兼中共地下支部书记。春节,赵国徽回到家乡,利用家家户户贴春联的机会,动员全村群众把纸送到学校里,亲自组织教师把中共抗日主张编写成春联。内容有:“坚持持久战,反对速胜论”;“坚持抗日统一战线,反对投降卖国主张”;“有力出力当兵杀敌,有枪出枪保卫家乡”等等。全村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宣传抗日救国的对联,成了抗日宣传年。

02.jpg

(图:中共地下党联络点——新民乡中心学校遗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赵国徽受省工委的委派,回到泸西师范学校,以教员为合法身份,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鼓动工作。1941年,他为中共地下泸西中心县委委员,回到新民小学任校长。在这期间,他看到校舍濒临破败,便召开有校董、教师等人参加的校务会,提出修建校舍,改善教学条件和学校环境。清理校产,催收积欠,动员富户及社会贤达捐献资金,并发动全村群众出劳献力,把新民小学的校舍修建一新,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在教学上,他还聘请进步教师到校任教讲学,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此间匪患严重,为治理社会治安。他亲自做198师593团团长雷震波的统战工作,由部队出面把14名罪恶累累的土匪一网打尽,为民除害。民众特书“清政廉洁”一匾敬送。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夏,赵国徽根据省工委的安排,转移到沾益播乐中学任教务主任。1944年春,他又受组织委派,到昆阳以任县政府秘书兼师范学校校长和教育局长等职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此间任地下支部组织委员、省工委委员。1945年春,赵国徽又由昆阳转回泸西师范任教务主任,他和进步教师一道向学生介绍革命书刊,组织开展纪念鲁迅活动,引导学生走向革命。1946年,赵国徽又转移到新民乡任乡长兼中心小学校长。在这期间。他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把中共地下组织的交通站设在家里,接应地下组织来往人员。后因身份暴露,经张子斋、祁山两人安排,于1948年2月21日夜间秘密离家,参加了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一纵队。历任讨蒋自救军7人领导小组成员、政工队队长、宣传科长等职。同年秋,由河阳转回时,任边纵二支队副政委,后任丘北县工委书记、弥泸地委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国徽历任宜良专区专员、地委委员、省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省政协常委、省民委办公室主任、省民族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迫害双目失明。1979年12月28日因病逝世,终年71岁。

来源:泸西县阿庐文化系列丛书第三辑——《阿庐人物》

 



头像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