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人物传略 | 撒尼“弦花子”:张理祥

发布时间:2024-04-08 10:29:17


张理祥(1920~1964年),彝族(撒尼),泸西午街铺凤午村人。撒尼的“比古左乐人”,地方著名民间艺人。

理祥从小喜爱唱歌跳舞,9岁在小学读书时,拜毕玉兰老艺人为师,先后学会《小羊耍麻团》《竹马驮我上月宫》《簸麦舞》《独龙角舞》《连枷舞》《洗衣棒舞》等传统撒尼民间舞蹈。青年时代,常参加民间演出和跳弦子,其舞姿潇洒,技艺超群,成为撒尼族中打“霸王鞭”和跳“大三弦”的能手。一有空,他就相约一些舞伴跳弦作乐。因为他跳弦风流潇洒,技艺超群,人们给了他一个外号叫“弦花子”。21岁于圭山尾则中学毕业,25岁参加教育工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参加地下党革命活动。当时,地方成立武工队和艺工队,张理祥负责艺工队工作。泸西县解放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张理祥在家乡积极组织文艺宣传队,应用文艺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动群众搞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工作。此后,用多年时间,搜集整理了60多个撒尼民间故事,其中,仅《阿诗玛》的传说就有21种之多,可惜在“文革”中被当作“四旧”付之一炬。

01.jpg

02.jpg

张理祥不仅能吹拉弹唱,还是一个精通撒尼文字,会讲故事的能手。当地撒尼人都称他为“比古左乐人”。“比古”意思是会讲古代撒尼民间故事的能人,撒尼人的很多民间舞蹈,都与这些民间故事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乐”是指会跳唱的人。可想而知他在这方面的造诣。一生热心民间艺术,关心民族青年艺人的成长,耐心传艺,为当地培养了众多的撒尼文艺爱好者。1985年,红河州组织民间原始音乐、舞蹈会演,泸西代表队表演的获奖节目《撒尼儿童组舞》即为张理祥生前所传授。

03.jpg

04.jpg

来源:泸西县阿庐文化系列丛书第三辑——《阿庐人物》





头像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