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红色人物 | 杨旅长兴修雨洒河

发布时间:2024-03-18 09:24:43


杨乾吉(1896~1947年),字甲三,泸西午街铺雨洒村人。出生于殷富家庭,童年入私塾,少时入县高等小学堂。民国初年投军在驻防蒙自的滇军部队服役,时值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人民深受兵荒马乱之害,甲三不愿为军阀卖命祸殃人民,毅然逃离军队,回家种地务农。

01.jpg

杨乾吉像

民国十年(1921年),甲三经同乡好友介绍,投入邑人张冲领导的农民义军任副营长。次年,又步行到广州,在驻防广东的滇军将领范石生部暂栖。民国十三年(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民国十五年(1926年)以优秀成绩毕业,是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甲三随东路军入江西、攻徐州,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勇敢善战,屡建战功,晋升为团长。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公开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如火如荼的北伐战争中途夭折,甲三随部队于次年退回广州,调任广东省保安团团长。之后,民国十八年(1929年)底以前在唐生智部任少校营长,后因唐生智叛变革命,忽而拥前,忽而反蒋,唐军中校团副罗少甫和甲三率两个营在阵前向陈诚投诚,被分配在陈诚的第十一师三十二旅六十六团任一营营长,先后驻防于广州、大沙头、台山、新会、肇庆等地。其间,对所辖部要求严格,不许乱拿百姓东西,每移驻一地都组织士兵为群众做好事,受到当地各界人士好评。

02.jpg

杨旅长和部下合影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甲三被提升为国民党中央军第二军第三旅旅长,率部参加了抗击日军进攻广东的作战后,任广东省保安司令保安部第七团团长。先后参加了“江会鏖战”、“反攻会城”等战事。是年冬调驻新会(团部驻江门)进行整训和加强防务。次年冬,调往台山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广州沦陷后,他被调到四川成都中央军校任高级教官。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又调中国远征军驻昆明办事处任处长,为入印缅作战部队和后来的滇西会战做联络及后勤补给工作。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初,因与上司意见不和,赋闲回家。

04.jpg

甲三回乡后,极为关心乡里的公益事业,组织动员民众动手开挖了长6.5公里的“绿普沟”,修建了丫勒控制闸门,使普泽、雨洒一带九个自然村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粮食产量大增,生活得到改善。同时积极倡导发展教育,村里的学校原设在村外半坡上的碧云庵内,儿童读书较远,且房子已破烂不堪,他说服族人,将祖宗祠堂捐献出来作为村里的学堂;区公所筹建高等小学,他积极支持,亲自出面动员各村寨民众捐款捐物。

甲三生活朴实,性格爽朗,乐于助人。回乡后穿着农民的普通对襟布衣,出门上路脚踏草鞋步行,从不骑马坐轿,更不弦耀自己的官衔及历史。一次在赶街的路上,见到一个乡长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乡丁横冲直撞,神气十足,他当即叫住指责说:“做官要为民办事,这样摆架子要不得”,说得这个乡长面红耳赤,只好当面认错。

03.jpg

1945年,驻午街铺乡的国民党担架团的一个排长带着五个士兵在大水塘街上摆赌行骗,引起民众义愤,被群众抓住押送午街铺乡政府处理,途中不慎让一士兵借故逃脱,担架团借机反咬一口,说:“乡上把这个士兵杀死了,要乡里赔出一个士兵去顶替,不然就不客气了。”甲三听后,只身入其团部,找其团长评理,团长碍于甲三的面子,不敢再行追究。午街铺在昆明读书的进步学生张治安,读书期间常写文章抨击时弊,并寄回家乡传播,地方反动势力极为仇视,当他回乡过暑假时,被乡丁抓捕送到县监狱关押。甲三知道后,邀约乡上的知名人士郭瑞斋、张又新等一起出面营救,使张治安获释。

民三十六年(1947年),甲三病逝,终年51岁。

来源:泸西县阿庐文化系列丛书第三辑——《阿庐人物》




头像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