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彝族刺绣 | 泸西撒尼刺绣

发布时间:2024-02-28 09:39:21


刺绣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最早出现于殷商和西周丝织的产生和完美,随即导致了刺绣的诞生。刺绣通俗可说“绣花”,以各种针法用彩线在织物上绣出图案或画面。刺绣工艺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形式有单面绣、双面绣、双面三异绣、头发绣、绒线绣、抽纱绣等;在工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又相继出现机绣和电子绣花等绣技,从而使刺绣艺术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中国民间刺绣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男耕女织是农业社会的立命之本,社会分工使妇女必须精通“女红”,从小就要学习纺纱织布、裁衣刺绣,由此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不知名的刺绣高手。

民国《泸西县志》(手抄本)述:“县邑无美术刺绣,一般妇女除缝纫补缀外,富足人家阁中女子,稍有刺绣纯为自身之用,然零星琐碎,不足传述。”这种记述鄙人不敢苟同,是否是高坐屋中自我感觉,不深入民间调查。试想民国前泸西在明清时期乃府州之地,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民族人民追求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是很低,商业刺绣且不说,自身用的生活刺绣肯定在各民族中名目繁多,且有不少刺绣能手和高手。只是到了解放后,随着纺织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刺绣的应用范围日益缩小,在全县各民族中会刺绣、能刺绣者越来越少,真实记录下这一时期泸西各民族的刺绣,义不容辞。

撒尼刺绣

撒尼服饰既有美化生活的装饰性又有长幼及已婚、未婚的标志性,还有信仰崇拜的象征性,以及审美心理和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这也许是撒尼服饰让人着迷之处。

撒尼女性,自幼开始学习刺绣,刺绣手艺的优劣,事关未来的恋爱、婚姻成败。谈情说爱,择偶婚配,男方首先索取的信物,就是女方贴身绣品花腰带。撒尼姑娘挑绣出来的包头、围腰、花边衣服图案,工艺精湛独特,撒尼妇女的其他绣品还有:背包、女孩帽、布凉鞋、老人的翘尖鞋,背小孩的被单芯等。

01.jpg

刺绣是撒尼妇女的拿手好戏,她们按布纹的经纬运针走线,图案多为蝴蝶、树花、花卉,绣工精细,设色对比强烈。旧城镇瓦舍村毕兰芬的绣品被单芯,一块为35厘米见方,正中图案为环行钱币,大小三环,象征财富;四边为四个如意图案,预示着万事如意,其间绣有大小不一的牡丹花、荷花等。另一块30厘米见方,正中图案为八角,层层叠叠,狗牙镶边,其间的几何图案对称,往里绣有一条回纹图案,寓意好事连绵不断,她的刺绣想象力丰富,构图严谨,绣工精美。

02.jpg


来源:泸西县阿庐文化系列丛书第三辑——《阿庐工艺》




头像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