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非遗文化 | 非遗人才赋能文化传承新篇

发布时间:Feb 10, 2025 | 作者:张建霞 浏览量:1


近年来,泸西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切入点,将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积极探索“非遗人才赋能文化传承”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优化人才挖掘,筑牢非遗传承根基。泸西县注重从基层挖掘非遗人才,组织专业团队深入乡村、社区,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群众等方式,广泛搜集民间技艺、民俗文化等,对发现的非遗项目和潜在传承人进行详细记录与评估,分类建立了完善的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信息库,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每一项非遗技艺和每一位传承人的信息都能得到及时更新与保护。目前,全县共有10名省级传承人、24名州级传承人、70名县级传承人。涵盖了彝族刺绣、苗族芦笙舞、阿庐古洞传说等各类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对非遗的热爱,不仅是泸西民族文化的守护者,更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

加快人才培育,传承非遗精髓。泸西县注重“梯级培养”,推动非遗传承“代代相传”。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学校,为学生传授非遗技艺,培养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提升非遗传承人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定期组织传承人交流活动、开展技艺评定等方式,不断激励传承人们提升技艺,确保非遗传承的质量和稳定性,为非遗的薪火相传奠定坚实基础。建立非遗传承基地,为非遗人才提供学习交流和创作展示的平台。

注重人才效用,推动非遗产业发展。积极探索“非遗+”模式,推动非遗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在“非遗+文创”方面,鼓励非遗传承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在“非遗+旅游”方面,泸西县将非遗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打造了“阿庐古洞非遗之旅”“彝族火把节非遗体验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泸西丰富的非遗。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各类重大节庆活动中,组织非遗传承人进行集中展示展演,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非遗的传承不仅仅需要手艺人

更是需要

千千万万个热爱传统文化的我们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

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快一起行动起来吧!



头像
0/100